尽管近来在外部扰动下,A股短期波动分化加剧。但机构普遍认为,短期调整不改市场中长期向上趋势。有机构强调“轻伤不下线”,回调之际或也是加仓中国优质资产的良好时机。从资金动向看,看多并做多中国资产已成外资机构共识。
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,今年9月份,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反弹至46亿美元,创下自2024年11月份以来单月最高。近期多家外资机构积极发声看多A股。高盛认为,中国股市将步入更具持续性的上行趋势。随着行情的展开,建议投资者的思维模式应从“逢高减仓”转向“逢低买入”。在瑞银证券看来,科技板块短期回调背后,是投资者对于贸易摩擦、科技板块前期涨幅较大、杠杆资金流入边际放缓的担忧。
汇安基金行业主题组基金经理单柏霖也分析指出,短期冲击不是国内政策重点。临近年底经济数据已经落实大半,又正好是“十五五”的政策出台窗口,所以内部对贸易冲击的容忍度大概率比上半年更高、反击的准备也会更充分。放眼中长期,海外的关键在“美联储缩表的大拐点”,国内的关键在于“自身基本面向上的拐点”,这两点对国内资本市场都是向上驱动的因素。
展望后市,科技成长领域虽经历了近期的缩量调整,但其中长期投资价值依然突出。“十五五”规划呼之欲出,有望为科技成长领域注入全新动力。有机构认为,未来五年政策主线或将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,特别是在人工智能、先进制造等方向有望获得持续政策支持,为风险偏好提供修复空间。
在单柏霖看来,贸易摩擦虽放大短期不确定性,短暂的“宏观恐慌叙事”在A股确实会加大波动率,但在投资上依旧坚信具备优质业绩的公司,在中长期有望会获得市场合理、公允定价。在选股标准上,单柏霖强调,主要聚焦业绩兑现度与估值空间两个维度,需要规避短期不能兑现利润的较强概念性股票。
单柏霖管理的汇安成长优选混合型基金焦科技成长全链条,该基金在2023年6月份单柏霖接管后就开始关注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行业投资机会。作为有工程师从业背景的基金经理,单柏霖倾向从“技术原理—产业落地”全链条看问题,习惯扎根产业一线挖掘细节,寻找被忽略的逻辑闭环,先人一步发现投资机遇。目前汇安成长优选混合基金重点关注AI领域。
在今年上半年判断AI行情正从先前的概念普涨,演变为更加注重业绩兑现和产业落地节奏的结构性行情后,单柏霖管理的汇安成长优选混合降低了部分短期内业绩难以证实、估值偏高的个股仓位,适度增加AI算力基础设施(如光模块、PCB等通信设备)以及业绩兑现能力更强的AI应用龙头公司的权重。前瞻又不失灵活的操作策略取得了正向反馈。Wind数据统计,截至2025年10月22日,汇安成长优选混合A(005550)年内收益率达115.96%,高居同类第4名(4/2292)。从新一期基金评级报告看,截至2025年9月30日,汇安成长优选混合A同时斩获招商证券三年期五年期五星评级+银河证券三年期五星评级。
考虑到科技类资产高成长性和高波动性如影随形,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选择绩优“科基”在回调之际加大定投力度,积攒优质筹码,有助于平滑买入成本,避免因一次性投入而可能面临的高买低卖风险,或许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正确方式。
风险提示:本文观点仅供参考,基金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。
?
CopyRight@2008-2024 中国证券新闻 All Right Reserved
工信备案号:备案号京ICP(备)15095275
中国证券新闻版权所有违者必究